天人合一  地物相生    土承天下  木撑苍穹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院务>>通知公告>>正文
湖南城市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培训资料
2022-04-18 10:32  

疫情防控认知篇

1.什么是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简称,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已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2.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

新型冠状病毒(英文简称SARS-CoV-2或2019-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德尔塔”变异株是由新冠病毒B.1.617.2变异株进一步变异形成,最早于2020年9月在印度被发现。

“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南非于2021年11月9日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变异株。研究表明,这种变异毒株的细胞受体亲和力、病毒复制能力较以往毒株有所增强,同时具有免疫逃逸的特点。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OC),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多地疫情也均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

3.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发现和流行情况:

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B.1.1.529变异株。短短2周时间,该变异株即成为南非豪登省新冠感染病例的绝对优势变异株,增长迅猛。11月26日,WHO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截至2021年11月28日,南非、以色列、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和中国香港等,已监测到该变异株的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首先发现和报道,但不代表这个病毒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

4.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的可能原因:

根据新冠病毒数据库GISAID目前共享的信息显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明显多于近两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变较多。推测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1)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累积了大量突变,通过偶然机会传播;(2)某种动物群体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动物群体传播过程中发生适应性进化,突变速率高于人类,随后溢出传染到人类;(3)该变异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监测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持续流行了很长时间,由于监测能力不足,其进化的中间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时发现。

5.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

目前,全球尚无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数据。但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具有前4个VOC变异株Alpha(阿尔法)、Beta(贝塔)、Gamma(伽玛)和Delta(德尔塔)刺突蛋白的重要氨基酸突变位点,包括增强细胞受体亲和力和病毒复制能力的突变位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数据显示南非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病例数明显增加,并部分取代了Delta(德尔塔)变异株,传播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6.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影响: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此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7.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我国现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是否有影响

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其突变位点不影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的位点主要集中在S蛋白基因的高变异区,并不位于我国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公布的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靶标区域(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向全球公布的ORF1ab基因和N基因)。但南非多个实验室的数据提示,对于检测靶标为S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可能无法有效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S基因。

8.有关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措施:

鉴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的快速流行趋势,包括美国、英国、欧盟、俄罗斯、以色列、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限制来自非洲南部的旅客入境。

9.我国的应对措施:

我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10.WHO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建议:

WHO建议各国加强新冠病毒的监测、报告与研究工作,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阻断病毒传播;建议个人采取的有效预防感染措施包括公共场所至少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手清洁、对着肘部或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接种疫苗等,同时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与其他VOC变异株相比,目前尚不确定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是否更强,相关研究在未来的几周内将得到初步结果。但目前已知的是,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冠疫苗对减少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

11.面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公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

(1)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此外,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

(2)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在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监测体温,主动就诊。

(3)减少非必要出入境。短短数天时间,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报告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我国也面临该变异株输入的风险,并且目前全球对该变异株的认识仍有限。因此,应尽量减少前往高风险地区,并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机会。

12.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有哪些?

(1)勤洗手。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2)科学戴口罩。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就医时,拥挤时,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戴口罩。

(3)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4)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5)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敬酒不闹酒,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6)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7)常通风。家庭人多时,房间有异味、油烟时,有病人时,访客离开后,多开窗通风。

(8)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消毒。

(9)保持厕所卫生。勤清洁厕所,马桶冲水前盖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地漏水弯有水。

(10)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有症状时,及时就医。

(11)疫苗接种。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积极配合疫苗接种,保护个人健康。

13.公民防疫“八个基本行为准则”:

一是勤洗手;

二是科学佩戴口罩;

三是少聚集;

四是保持厕所卫生;

五是分餐制;

六是做好清洁消毒和通风;

七是遵守社交礼仪;

八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4.公民健康防护“三件套”:

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15.公民健康防护“五要”:

口罩要戴;社交距离要留;咳嗽喷嚏要遮;双手要经常洗;窗户要尽量开。

16.如何正确洗手?

(1)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

(2)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

(3)按照“七步洗手法”(“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秒:

第一步,(内)洗手掌: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最后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17.如何选戴口罩?

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公众应根据风险等级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宜防护级别的口罩。做到科学选戴口罩,既达到防护效果,又避免资源浪费。

(1)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2)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就医时,拥挤时,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戴口罩。

(3)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18.佩戴口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戴口罩前,摘口罩后,均应做好手卫生。

(2)区分口罩正反面,不能两面戴,通常情况下颜色深的一面朝外。

(3)不与他人混用或共用口罩。

(4)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5)运动时,尤其是剧烈运动时不应佩戴口罩。

(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应定期更换,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

 

19.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

普通公众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

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

20.消毒“四个统一”:

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统一用药。

 

21.消毒“五要”:

(1)隔离病区、病人住所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2)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

(3)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

(4)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5)要做好个人手卫生。

 

22.消毒“七不”:

(1)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

(2)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

(3)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

(4)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

(5)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6)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

(7)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做预防性消毒。

 

23.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目的是什么?

为及早发现管控新冠病毒感染者,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区扩散和蔓延,发生疫情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防控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分类管理措施。以全力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24.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有什么区别

1)封控区

划分标准:一般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发病或检测到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其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精确划分至小区(自然村组)、楼栋、单元等。

管控措施: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门磁管理、服务上门”,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居家隔离时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做好环境消毒通风等。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防止人员外出流动,做到足不出户。如管理难度大,存在较高传播风险,必要时可将区域内居民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联系社区防控办公室同意后,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实行闭环管理。

解除标准: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封控:(1)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2)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3)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2)管控区

划分标准: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到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定的传播风险,但是无法精确判定该区域密接、次密接的,可将该区域判定为管控区,可精确划分至小区(自然村组)、楼栋、单元等。该区域内如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即转为封控区。

管控措施: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原则上居家,每户每2-3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分区限人数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的人员,由社区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居家时也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做好环境消毒、通风。除保障居民正常生活需求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外,其他密闭公共场所全部关闭。

解除标准: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管控:(1)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2)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3)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3)防范区

划分标准:县(区)内封闭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均为防范区。

管控措施: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严格限制人员聚集,严格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测温、扫码、戴口罩等措施。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场所合理控制人员数量。从严控制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在疫情初期、流行病学调查尚未排清风险前,暂停网吧、歌厅、棋牌室、图书馆等有关室内公共场所的运营活动。控制餐馆、公共食堂经营规模和营业时间,必要时暂停堂食。居民应主动减少外出、避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后要及时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主动配合做好风险人员协查工作。

解除标准: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

25.封控、管控、防范区是否可以出行

按照相应管控措施,封控区足不出户,管控区人不出区,防范区有序出行。非特殊需要,未经市、县(市、区)疫情防控部门批准的不得离开当地。市内其他区域居民非必要不离当地、不出本省。

26.封控区、管控区解封解控后要注意哪些方面

按照“解封不解防”的原则,封控区解封后,居民要继续实行健康监测,健康管理期间实行居住地和单位“两点一线”管理,全程做好个人防护,不去公共场所、不去人员聚集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第7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小区、单位要继续做好人员进出管理,严格实行测温、验码和规范佩戴口罩等措施,外卖、快递提倡无接触配送。电梯、楼道和公共区域等重点场所和设施定期进行通风和预防性消毒。落实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做到及时消杀,“日产日清”。

管控区解控后,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居民出行时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自觉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不扎堆、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

27.哪些情形的人员将被赋黄码?

(1)14天内有以下情形的人员将被赋黄码:

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可能暴露人群(时空伴随者);

有高风险地区所在市州或潜在社区传播风险的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旅居史者;

有中风险地区所在市州旅居史者;

发生本土疫情省份的入湘人员。

(2)省内29类高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应按相关要求定期开展核酸检测,逾期未开展检测者也将被赋黄码。

28.健康码变黄了怎么办?

被赋黄码人员将会收到短信提示,请按短信提示要求落实防控措施,并按要求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可能暴露人群(时空伴随者),有高风险地区所在市州或潜在社区传播风险的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旅居史者实行7天3检。

有中风险地区所在市州旅居史者实行3天2检。

发生本土疫情省份的入湘人员实行1次检测。

按要求完成核酸检测且结果均为阴性,黄码自动解除。如发现黄码赋码不准确或未自动解码,请向所在地社区申请解码。出现湖南省居民健康卡乱码、不能注册等情况可电话咨询0731-12320或通过健康320平台处理。

 

29.什么是场所码?

“场所码”是人员进入各重点场所使用的专有二维码,是湖南省居民健康码在各相关场所的独立标识码。人员通过微信、支付宝,主动对“场所码”进行扫码,完成场所进入登记并自动展示本人健康码。

 

30.出入是否需要扫两个码?

“场所码”是“健康码”系统为重点场所生成的一个专有二维码,扫“场所码”,扫了以后,实际上也是“健康码”的亮码展示,不必重复扫码。

 

31.“场所码”和“健康码”有什么区别?

方便出行通过“场所码”对出入该场所人员进行信息的自动化登记,同时核验出入该场所人员的“健康码”状态信息;扫了“场所码”后,系统会自动跳转到“健康码”的健康状态信息,不必重复亮码。

精准追溯排查在局部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新冠确诊病例或密接者的扫码记录,快速关联到其他扫描过该“场所码”的人员,便于相关部门开展精准追溯排查,避免疫情扩散。

保护个人信息目前出入场所,场所管理者要求群众进行手工信息登记,相比手工信息登记,“场所码”的应用可以减少个人敏感信息的传递层级和经手人数。

 

32.“场所码”应用有哪些地方?

“场所码”在全县各重点社会服务和管理机构、商贸场所、服务业场所、公共场所以及社区、小区等居民活动场所应用,主要包括:

(1)重点社会服务和管理机构:医疗机构、政务服务机构、学校、幼儿园、民政福利机构等。

(2)重点商贸场所: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等。

(3)重点服务业场所:景区景点、旅游场所、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所、酒店宾馆等。

(4)重点公共场所:汽车站、码头、公园、公共交通工具等。

(5)其他重点场所:社区、小区等。

 

3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如何处理?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5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会判断其为密切接触者。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八版)的相关规定,密切接触者将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此期间的第1、4、7、14天需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的日常健康监测,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34.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依据什么原则判定密切接触者?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

(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

(8)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

(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35.什么是次密切接触者?如何处理?

密接的密接简称次密切接触者,这类人群是指与密切接触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首次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其中,与密切接触者频繁接触的家人和同事是重点人群。

根据相关规定,次密切接触者先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前7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阴性,且其所接触的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也阴性,则解除隔离,日常健康监测期间必须减少流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

 

36.什么是一般接触者?如何处理?

如果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乘坐过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 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则属于一般接触者。

对于这部分人群,疾控专家建议: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 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

 

37.哪些人需要集中隔离?

(1)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

(2)入境人员;

(3)中高风险地区人员;

(4)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

 

38.集中隔离人员如何管控?

(1)一般是在指定场所(如隔离酒店)接受集中隔离管理;

(2)所有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原则上不允许离开隔离房间;

(3)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间的日常消毒。

39.居家健康监测:

原则上在家办公、不参加上学等,做到“两做好四不得一及时”。

两做好: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量体温,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四不得: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前往网吧、电影院、健身房、麻将馆、电影院、棋牌室、KTV等密闭、半密闭场所。

一及时: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向社区“三人小组”报告,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同住人员在无任何健康不适情况下可外出。

40.自我健康监测:

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可正常上班、上学、就诊、考试等。出现发热、咳嗽、嗅觉味觉减弱等异常情况,及时到定点医院排查。

 

41.预防新冠肺炎,湘雅二医院中药有“方”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防治能力,减少疾病传播,发挥中医药参与处置重大传染病的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按照中医理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朱伟光、张四方教授特拟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预防方,现将药方面向社会公布,敬请参考。

黄芪15克 白术10克 防风6克 淮山15克

茯苓15克 金银花10克 连翘12克 板兰根10 克

薄荷8克 藿香8克 石菖蒲8克 甘草 3克

方解:

组方中,黄芪甘温、内补肺脾之气、扶正固表,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两者共为君药;白术苦甘温、健脾益气固表,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取玉屏风散之意,淮山甘平、益气养阴、补脾肺肾,为臣药;连翘甘微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板兰根苦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藿香辛微温、芳香化湿,石菖蒲化湿和胃、宁神,亦为臣药;薄荷辛凉、发散风热、疏肝解郁,茯苓甘淡平、健脾利湿、安神,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为佐使;甘草甘平、益气补中、清热解毒,取其调和诸药之用;全方共凑补肺脾肾、扶正固表、清热解毒、化湿和胃、宁心安神之功。适宜新冠轻症患者及新冠预防使用。

煎服方法:

每日1剂,最好选用陶瓷器皿,如沙锅、砂罐,加适量水,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药物水中浸泡20分钟,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煎煮20分钟左右。煎煮2-3次,共取汁400~500ml,分2次服。服药期间禁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

小朋友具体用量咨询医师。

42.疫情期间考务保障“六类考生”:

(1)来自高中风险地区或有旅居史、境外返回、有境外人员接触史或有疑似症状等情况的考生;

(2)考前14天在居住地有被隔离或曾被隔离且未做过核酸检测的考生;

(3)共同居住家庭成员中有以上情况的考生;

(4)考前14天体温异常的考生;

(5)考前14天工作(实习)岗位属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口岸检疫排查人员、公共交通驾驶员、铁路航空乘务人员、进口冷链食品一线工作人员的考生;

(6)健康码为非绿码的考生。

 

43.疫情期间心理干预“三专”服务网络:

建立完善由市级设立心理专班、县级综合医院设立心理专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心理专干的心理干预服务网络。

 

44.飞行检查“四不两直”: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

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疫苗接种篇

45.新冠疫苗接种“四有”

有驻点急诊急救人员,有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

 

46.新冠疫苗接种“三查七对一验证”

(1)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核查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卡与预防接种证记录;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

(2)七对:核对受种者的姓名;核对受种者的年龄;核对疫苗的品名;核对疫苗的规格;核对疫苗的剂量;核对接种部位;核对接种途径。

(3)一验证:验证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和疫苗信息是否一致。

47.接种新冠疫苗应注意什么

接种前:受种者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接种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接种,到接种门诊要佩戴上口罩,扫健康码。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陪同并提供监护人签字的知情同意书。

接种时: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要在留观区留观30分钟,没有异常情况才可以离开;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接种期间不要酗酒、剧烈运动,保证充分的睡眠、休息;接种后按压棉签需扔在指定的医疗垃桶内,不得带走;如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并报告接种单位。

48.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和间隔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接种1剂。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Vero细胞)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0细胞),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49.什么是心因性反应

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50.为什么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51.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

 

52.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接种对象完成接种后,应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方可离开,现场工作人员会告知受种者接种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后续健康状况观察、处置建议以及联系方式等。回家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报告接种点工作人员,必要时及时就医。

53.是否需要先检测有无抗体,再决定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人体中特定抗体的产生一般通过自然感染或者接种疫苗而获得。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抗体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可以起到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建议只要没有明确感染新冠病毒或患过新冠肺炎,凡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以接种疫苗,无需在接种疫苗前检测是否存在抗体。

54.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妊娠期妇女。

 

55.生理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生理期是可以接种的,这种是属于正常的可接种情况,除非存在发热或其他感染症状。

56.既往新冠肺炎患者或感染者能接种新冠疫苗吗?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57.接种了其他疫苗还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新冠疫苗通常情况下和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58.加强免疫接种对象:

已经全程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天津康希诺公司)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

 

59.加强免疫剂次数:

现阶段加强免疫接种在已完成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人群中实施,原则上使用已接种过的原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60.加强免疫疫苗使用原则:

使用同一种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使用不同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二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二剂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一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的人群,使用原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61.哪些人不建议接种加强针?

一是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二是曾经对疫苗有过严重过敏症状的人群,比如身体浮肿、呼吸困难以及急性的过敏反应等,这一类人群是不可接种加强剂的;

三是患有不可控癫痫症的以及类似于较为严重的精神性疾病的患者,这一类人是不可以接种加强剂的;

四是正在处于发热、感冒、急性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的不可接种;

五是妊娠期妇女。

62.什么是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

同源加强是指用同一技术路线的同种疫苗进行加强免疫。以新冠病毒疫苗为例,如已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第3剂加强免疫继续使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称为“同源加强免疫”。

序贯接种是间隔接种(交替接种)不同技术路线的同种疫苗。以新冠病毒疫苗为例,如果先前已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续打加强针时改用了其他任何非灭活工艺的新冠疫苗(智飞重组蛋白疫苗或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那么就称为“序贯加强免疫”。

 

63.序贯加强免疫安全有效吗?

同源加强免疫接种、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均可以大幅提高受种者中和抗体水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64.哪些人可以进行序贯加强免疫?

现阶段可在全程接种国药中生北京、科兴中维、中生武汉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满6个月,且未完成同源加强免疫的18岁以上人群中实施序贯加强免疫。

 

65.18岁以下的人群可以进行加强免疫吗?

暂时不行。目前加强免疫仅针对18岁以上人群。

 

66.接种了除灭活疫苗以外的其他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可以进行序贯加强免疫吗?

暂时不行。对于使用了除灭活疫苗以外的其他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的或后续获批使用新冠疫苗完成全程免疫的,将根据其用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研究结果和有关论证情况,研究用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实施。

 

67.序贯加强免疫的新冠病毒疫苗免费吗?

免费。现阶段,序贯加强免疫实行免费接种政策。符合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要求的人群可选择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的一种,免费加强接种1剂。

 

68.已经接种加强针了还能进行序贯加强免疫吗?

不能。不可以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要么选择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行同源加强免疫,要么选择序贯加强免疫。

 

69.序贯加强免疫注意事项:

目前,序贯加强免疫的对象,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18岁以上的人群;

第二,要完成2剂次的灭活疫苗接种,而且这2剂次接种的是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第三,要全程完成2剂次的接种,且第2剂次接种已满6个月;

第四,之前没有接种过加强针。

此外,跟过去接种新冠疫苗的注意事项一样,包括接种之前要了解当地接种的相关规定,在接种疫苗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要如实向接种医生反映自己的健康情况。接种疫苗后要留观30分钟,发生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不良反应时,如持续时间较长,症状比较严重的,一是要向接种单位报告,二是要及时就医。

 

70.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如何开展加强免疫?

自2022年2月10日起,国家将深圳康泰公司和医科院生物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纳入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范围,在全程接种上述疫苗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中实施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原则上继续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隔离管理篇

71.医学观察“14+7”是指什么?

“14+7“:通常用于中高风险地区及参照“14+7”健康管理地区的人员。

“7”:7天居家健康观察。

集中隔离的第1、3、7、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观察的第2、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72.哪些人需要集中隔离?

(1)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

(2)入境人员;

(3)中高风险地区人员;

(4)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

 

73.集中隔离人员如何管控?

(1)一般是在指定场所(如隔离酒店)接受集中隔离管理;

(2)所有隔离人员在隔离期间不允许与其他隔离对象接触,原则上不允许离开隔离房间;

(3)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间的日常消毒。

 

74.居家健康观察人员应做到哪些?

(1)须“一人一户”,非就医等必要情况不离家外出;

(2)确需离家外出的,须经所在村(社区)或单位批准,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点对点”前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5.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的区别是什么?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要求主要是:单独居住,或者房间通风较好且相对独立,有单独卫生间。简单来说,对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单人单间,专用厕所,足不出户。

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主要是:“两做好四不得一及时”,即: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体温,按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前往网吧、电影院、健身房、麻将馆、棋牌室、洗浴中心、KTV等密闭、半密闭场所。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排查。

防控管理篇

76.不同风险区域重点场所的防控要求是什么?

1)低风险地区。在采取人员健康监测、清洁消毒、通风换气、个人防护等防控措施前提下,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各类重点场所正常营业或开放。

2)中风险地区。除上述防控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A.当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在当地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B.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查验健康码。

C.办公场所应严格控制进入人员数量,安排工作人员隔位、分散就坐,有条件的应采取居家办公、分散办公等措施。

D.商场和超市、银行、农集贸市场等营业场所应缩短营业时间,限制人员数量,停止促销等人员聚集活动,启动应急处置措施。

E.公共交通工具应采取控制乘客数量、分散就坐等措施。

F.人员密集、空间又相对密闭的场所,如宗教活动场所、洗浴场所和商品展销场所等应关门歇业。

3)高风险地区。各类重点场所应停止营业或开放。

77.不同风险区域重点机构的防控要求是什么?

1)低风险地区。在采取加强内部管控、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和个人防护等卫生防护措施前提下,各类重点机构保持正常运转。

2)中风险地区。除上述防控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A.当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在当地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B.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查验健康码。

C.医疗机构应加强体温检测,严格预检分诊,控制就诊人数,住院区实行封闭管理。

D.养老院、护理院、儿童福利院和监管场所应实行封闭管理、视频探访等措施,不举办聚集性活动。

E.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采取封闭管理,加强各类聚集性活动管理,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

F.建议培训机构由线下改为线上授课。

G.建议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采用无纸化办公,降低接触传播风险,不举办聚集性活动,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不提供堂食等措施。

3)高风险地区。除上述防控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A.医疗机构应停止择期手术,停止口腔、内镜常规检查等高风险操作。

B.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停止线下授课。

C.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等应避免聚集互访,不提供堂食。

D.监管场所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新冠肺炎患者管理篇

78.哪些属于新冠肺炎病例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1)大于60岁老年人;

(2)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

(3)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4)肥胖(体质指数≥30);

(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6)重度吸烟者。

79.出现发热症状如何就诊?

发热患者就诊时,除遵守外出就医要求外,还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到发热门诊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就医时,应如实讲述患病和既往就医情况,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与可疑人员的接触史等。

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隔离治疗。

80.发现病例如何处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或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应立即采集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或闭环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期间单人单间隔离。

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进行集中隔离管理或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81.如何根据病情确定确诊人员隔离管理和治疗场所?

(1)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轻型病例可实行集中隔离管理,并配备相应医护人员。

(2)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3)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新冠病毒检测篇

82.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种类有哪些?

每个病例必须采集急性期呼吸道标本(包括上呼吸道标本或下呼吸道标本),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

根据临床需要可留取便标本、全血标本、血清标本和尿标本。物品和环境标本根据监测需求采集。

83.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是指什么?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10-in-1 test)技术指将采集自1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

 

84.什么是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区别在哪儿?

抗原就是病毒的蛋白质成分,新冠病毒形态呈球形,球的外壳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核心则是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抗原检测就是从抗体出发去检测病毒的蛋白质成分,从而判断待检标本中是否含有病毒。

抗原检测更方便、快捷,但敏感性稍差。

核酸检测更复杂,获取结果时间长,但敏感性更高。

 

85.抗原检测结果能否取代核酸检测结果?

不能。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核酸检测阳性: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核酸检测阴性、抗原检测阳性: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

 

86.哪些人适用抗原检测?

下列三类人群适用抗原检测:

一是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

二是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

三是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87.用完的自测试剂如何处理?

隔离观察人员:

检测结果不论阴性还是阳性,所有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由管理人员参照医疗废物或按程序处理。

社区居民:

检测结果阴性:使用后的所有鼻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中后作为一般垃圾处理;

检测结果阳性:在人员转运时一并交由医疗机构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88.哪里可以买自测试剂盒?

社区居民有自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隔离观察人员:由组织隔离观察的管理部门(如社区、村镇、隔离点等)负责抗原检测试剂的采购、发放、管理等相关工作。

*注意:为确保采样检测质量,居民须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流程,规范地进行采样、加样、结果判读等操作。

 

防护管理篇

 

89.特定人群个人防护装备有哪些?如何使用?

接触或可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和无症状感者、污染物(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等)及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表面的所有人员均应当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具体包括:

1)手套。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根据工作内容,佩戴一次性使用橡胶或丁腈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或手套破损时及时消毒,更换手套并进行手卫生。

2)医用防护口罩。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应当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每次佩戴前应当做佩戴气密性检查,穿戴多个防护用品时,务必确保医用防护口罩最后摘除。

3)防护面屏或护目镜。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眼睛、眼结膜及面部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的风险时,应当佩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每次使用后,及时进行消毒干燥,备用。

4)防护服。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更换个人衣物并穿工作服(外科刷手服或一次性衣物等),外加防护服

90.防护装备脱卸应注意哪些?

(1)脱卸时尽量少接触污染面;

(2)脱下的防护眼罩、长筒胶鞋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其余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3)脱卸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

组织管理篇

 

91.当前新冠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和“总要求?

总策略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方针是动态清零。

总要求是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92.疫情防控“四方责任”:

属地、部门、单位、个人。

 

93.疫情防控“五张网”:

防控责任网、基层社区网、入口道口防控网、医疗救护网、物资保障网。

94.传染病预警“多点触发机制”:

是指采集传染病危险因素、病原体、相关症候群、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信息等传染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多个关键节点的数据,及早的判别出传染病可能增加的流行风险或已出现的苗头并发出预警信号。

95.常态化疫情防控“三不变”:

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

96.冬春季疫情防控“四个风险点”:

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疫情输入、入境冷链物品疫情输入、集中隔离人员传染、医疗机构院内交叉感染。

 

97.节假日期间疫情防控“三减少”“三加强”:

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减少旅游风险。

加强个人防护、加强乡村管理、加强定点诊治。

98.疫情防控“重点场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农贸(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影剧院、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

 

99.疫情防控“重点机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等。

100.疫情防控“重点人群”:

新冠病毒暴露风险高、传播风险大、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移民、海关、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警察、保安、环卫工人、保洁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递外卖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伤残人士等人群。

 

101.疫情防控“特定人群”: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事病例(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尸体处理、环境清洁消毒、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卫生检疫、进口冷链货品生产搬运销售等工作的人群。

 

102.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管理“两集中”和“四固定”:

“两集中”指相关作业区域集中、相关作业人员居住集中;

“四固定”对作业人员、作业场地、生产设备、休息区域做固定。

 

103.疫情防控重点场所“两站一场一码头” :

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和轮船码头。

 

104.评价防控成本效果的“四个维度”:

一是评价防控成本和防控效果,二是成本效率,三是成本效用,四是成本效益。

 

105.高风险工作岗位人员“N+7+7”闭环管理:

工作周期N天+集中隔离期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

 

106.高风险工作岗位人员管理“四件套”措施:

实施工作地与居住地“两点一线”闭环管理、集中居住、高频次核酸检测、全程疫苗接种。

外防输入篇

 

107.入境“四类人员”: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

 

108.入境人群全程闭环管理“五道关口”:

远端防控、国门检疫、集中隔离观察、社区防控、哨点监测。

 

109.入境人员“三查、三排、一转运”:

三查就是全面开展健康申明卡核查、体温监测筛查、医学巡查;三排就是严格实施流行病学排查、医学排查、实验室检测排查;一转运就是对判定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状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做后续处置。

 

110.防疫情境外输入“五管控一打击”:

一是管控本地口岸境外直航入境人员风险。二是管控自外地口岸入境人员风险。三是管控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货物风险。四是管控入境交通工具风险。五是管控高风险职业人群风险。严厉打击偷私渡违法犯罪。

 

111.海关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四个必严”:

对所有健康申报事项必须严格核验,对所有疑似人员必须严格实施排查,对所有进境旅客必须严格进行采样检测,对所有检出阳性必须严格快速上报。

112.防范疫情经海上输入,采取“推行一个码、设立一通道、严格三个不”措施:

一是全面推行中国边检登轮码。二是设立海员入境专门通道。三是严格落实非必要“不登轮、不登陆、不搭靠”措施。

 

113.外防输入坚持的“四早、五最”的原则:

“四早”就是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

“五最”是要在最低的层级去考虑,去发现问题,在最早的时间去处理问题,同时用相对最小的成本来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努力取得综合效益最佳。

 

114.边境口岸工作人员上岗“四个到位”,消杀工作“四个一”:

即凡上岗必须疫苗接种到位、防疫培训到位、防护装具穿戴到位、下勤洗消落实到位;

出入境的证件“一证一消”,台面、通道和高频接触查验设备设施“一班次一消杀”,执勤和监管场所“一天一消杀”,症状人员经停的场所“一事一消杀”。

 

115.边境偷私渡严打整治“四黑”:

“黑摩的”、“黑出租”、“黑摆渡”、“黑导游”。

 

116.国际客运保障人员“四指定”:

即指定工作人员、指定服务区域、指定休息区域、指定场内交通车。

 

117.冷链食品防控“六道关口”:

远端防控关、口岸检疫关、集中监管关、市场流通关、零售经销关、消费终端关。

 

118.冷链食品防控“三项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信息报告措施。

 

119.冷链食品防控“一线两重点”:

落实机场、港口、运输、仓储、市场、零售等一条线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加强重点人员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加强对口岸入关、市场流通冷链食品的日常抽检。

 

120.集装箱货物“倒箱过车”:

从进口集装箱换装至国内运输车辆。

 

121.进口物品入库查验,实行“五查”:

查进口物品报关手续、查检验检疫证明、查产地来源及规格数量、查核酸检测报告、查进销货台账和消毒记录。

 

122.入境“三类货物”:

冷链货物、高中风险普货、低风险普货。

 

123.进口冷链食品“三全”管理:

全检测、全消毒、全追溯。

 

124.进口冷链食品查验“四证”:

入境货物通关证明、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

 

125.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三专、三证、四不”要求:

“三专”就是对冷链进口食品实行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销售。“三证”就是对购进的进口冷链食品认真查验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还有消毒证明。“四不”就是对没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以及没有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得采购、生产加工和上市销售。

 

126.货物外包装“六面消毒”:

上-前-左-右-后-下,六个面。

127.涉疫快件邮件“一停二消三查四保”:

即停止转运,开展消杀,追查快件流转过程,保证基地渠道畅通。

128.船舶垃圾和污水“六专”管理:

配发专袋、设置专桶、专人收集、专业消毒、专车运输、专门处理。

调查处置、隔离场所篇

129.流调溯源“三公(工)一大”融合协同机制:

公安、公卫、工信、大数据部门。

130.流调溯源“三同时机制”:

流调溯源工作中,疾控、公安、工信等部门同时赶赴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处置疫情。

131.流行病学调查“前端混编”和“后台合署”:

前端混编指的是疾控人员和公安人员共同去流调,后台合署指的卫生和公安共享信息共同研判。

 

132.疫情处置“早小严实”:

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到实处。

 

133.疫情风险人员排查“四个查清”:

人数查清、人头查清、位置查清、管控情况查清。

 

134.科学精准防控做到“四个结合”:

即指挥系统平急结合、行政与业务相结合、专兼结合、群众工作与卫生工作相结合。

 

135.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五字诀“快、狠、严、扩、足”:

即响应快、管控狠、措施严、精准扩大排查范围、备足隔离场所。也有地区调整为“五要诀”:即出手要快、管控要快、措施要严、范围要扩、隔离点要足。

 

136.流调管控“四点一线”:

是指感染者发现点、居住点、工作(学习)点、活动点、活动轨迹线。

 

137.医学观察人员管理“五个到位”:

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

 

138.集中隔离点“小而散”:

指的是集中隔离点的房间数在100间房间以下,规模小、分布散。

 

139.重点场所入场人员“双登记”:

指的是核验健康码和体温检测。

 

140.疫情调查处置“2+4+6+8+24”:

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6小时将阳性病例、密接、次密接人员等核心信息推送到健康码数据库并赋红码,8小时内将密接、次密接人员应隔尽隔、动态清零,24小时内完成流调初步报告。

 

141.疫情处置“早、快、严、实”:

落实“四早”措施、出手快、管控严、措施实。

 

142.疫情处置“六快速”:

即快速指挥响应、快速风险评估、快速倒查监测、快速流调追踪、快速核酸筛查和快速隔离管控。

 

143.涉疫重点人员追踪管控的“十同”范围:

是指“同住、同餐、同行、同事、同学、同乘、同伴、同游、同工、同厕”的“十同”范围。

144.区域协查工作“快”“准”“严”:

排查要“快”、核查要“准”、处置要“严”。

 

145.集中隔离场所的“岛型房”:

“岛型房”主要代指的是无外窗房。比如一层楼有三排房间,中间那一排有房间而无外窗,或者一个大厅,中间隔出来的房间均无外窗,形似孤岛。

 

社区防控、农村疫情防控

 

146.疫情社区防控“三级包保”制度:

是指县(区)干部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包行政村(社区),行政村(社区)干部包户。

 

147.社区防控“五包一”:

1名街道或乡镇干部、1名社区网格员、1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员、1名社区民警、1名及以上志愿服务者,开展社区防控工作。

 

148.疫情防控三个关键字“封、筛、隔”:

封就是要足不出户,管控到位、服务到位、健康监测到位、宣教到位、关爱到位;筛就是核酸筛查,全员筛查,做到一个不漏,同时有序组织;隔就是集中隔离,坚决迅速隔离密接、次密接人员。

 

149.社区防控“敲门行动”:

摸排队伍一对一认领任务,逐户敲门,以面对面方式开展“地毯式”入户摸排工作,精确掌握相关人员信息、建立台账、组织检测。

 

150.“停不得”企业:

医疗及防护、居民生活、国计民生、城市运转等。

 

151.“五有三严”防控办法:

做到每个单位有防护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转运安排;专业机构要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理、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

 

152.农村地区强化常态化防控举措坚持“三加强、三减少”:

加强个人防护、加强乡村管理、加强定点诊治,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减少旅途风险。

 

153.低风险地区社区健康教育“五个一”工具包:

一支体温计、一包口罩、一个表格、一支笔、一套宣传册。

 

154.四类”药物登记管理:

是指抗病毒、抗菌类、退热、止咳药物。

 

155.社区“网格化管理”:

是指把城乡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街(镇)干部、民警、基层医务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进网入格,围绕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各司其职,联防联控。

 

156.社区网格图“一标三实”:

标准地址、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

 

157.学校的疫情防控“三严”原则:

一是严格防止疫情进校园。二是校内要严格落实技术方案。三是如果学校涉疫,严防疫情从学校向社区传播。

医疗救治、院感防控、核酸检测篇

 

158.“四早措施”: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59.“三区两通道”:

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

两通道是指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160.新冠肺炎治疗“四抗两平衡”:

四抗第一是抗病毒;第二是抗休克;第三是抗低氧血症;第四是抗继发感染;两平衡即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维持微生态平衡。

 

161.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四集中原则”: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162.“ECMO”:

体外膜肺氧合。

 

163.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基本要求“四一律、四必须、七询问”:

(1)一律落实就诊“一米线”:必须引导居民排队就诊,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做到就诊不聚集。

(2)一律落实就诊“四必须”:必须严格督促就诊和陪诊人员做到“口罩必戴、体温必测、健康码必查、行程码必看”。对无法提供健康码人员的信息要进行登记并向其居住地村(社区)报告,有可疑症状的需进一步核实。

(3)一律落实就诊“七询问”:必须详细询问就诊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是否自行服用过退烧药,是否有近期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旅居史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是否有中高风险地区和入境人员接触史,是否有冷链或进口商品物流工作经历或人员接触史,近期有无参加聚集活动,是否接触过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病例等情况。

(4)一律落实就诊“全登记”:必须落实就诊人员信息登记制度,准确记录就诊人员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症状,做到不漏一人。对可疑患者的陪诊人员信息也应登记。

 

164.新冠病毒“关注变异株”(Variant ofInterest,VOI):

指可导致社区传播或聚集性疫情,或在多个国家检测发现的病毒变异株。

 

165.新冠病毒“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

指在监测发现的关注变异株中,可能会导致传播力增强、毒力增加、改变疾病严重程度,或对现有的诊断、治疗药物与疫苗等防治手段带来影响的病毒变异株。

 

166.院感防控“三同防”:

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

 

167.院感防控“三防融合”:

实施基于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强化行为管控的“人防”、基于提升感控技能、优化诊疗流程的“技防”、基于科技使用消毒灭菌剂、相关设施设备的“器防”。

 

168.核酸检测“Ct值”:

Ct值是阈值循环数(Thresholdcycle),荧光信号大于荧光阈值时PCR循环数。

 

169.核酸检测服务“三化”工作要求:

一是布局的合理化。

二是信息的公开化。

三是服务的便利化。

 

170.新冠肺炎十大症状:

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腹泻。

关闭窗口